探寻中国相学演进轨迹,梳理丰富多样的相学流派。
我国相学源远流长,其历史最早可追溯至春秋时期公元前七世纪。《左传》记载,公孙敖在一场葬礼中,得知周天子派内史叔服观相,便令其二子出见。叔服对公孙敖言:“谷可祭祀奉养,难可安葬。谷颔丰隆,其后必兴于鲁。”
《史记》、《吴越春秋》等史籍中,对姑布子卿、吴市更等早期相术活动有所记载。战国时期,相术开始盛行,两汉之际,相学迅速崛起,《史记》对刘邦家族看相事迹记载详尽。两汉之后,至李唐时期,相术成为显要职业,相书种类繁多,卷帙浩繁。宋明两朝,相术风气达到顶峰,众多相士显赫一时,上层社会对相学理论兴趣浓厚,相书充斥市场。明以后,相术逐渐流传于民间,成为大众窥探命运的重要途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