了解自我命运,知晓未来走向,助力人生顺风顺水。
导语:俗语:“门要留三,房要留四,棺要七尺三”,啥讲究?你注意过吗?
中华有上下五千年的万史,也造就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,博大精深,其中俗语作为传统文化中的一脉,是民间老百姓通过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的总结,有的是对民间生活的描述,也有的是对于生活的思考,因其通俗易懂又朗朗上口,所以在民间广为流传,很多俗语的背后还蕴含着很深刻的道理,就比如农老一辈人说的“门要留三,房要留四,棺要留六”,是什么意思?有什么讲究吗?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具体了解一下。
门要留三
在中国的传统建筑中,门是不可或缺的元素,我们可以看见门的种类有很多,大门、房门、侧门、还有用来装饰的月洞门、垂花门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,不不仅仅是建筑的脸面,也是一个家族的脸面,我们也常常听到人们将门面比作脸面,所以门一定要尽可能的建得符合家庭的身份,因此门面因人的等级高低而不同,从一扇门便可以折射出一个家庭的社会地位、经济状况,在旧社会,谁家越穷,谁家的门就越矮小。而“门要留三”这句俗语中的门,指的就是最能代表一个家族脸面的大门。正是因为门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内涵,所以古人在设计大门的时候,关于门它大小比例和尺寸都是有着专门的讲究的。
而这句话说的就是,在建造大门的时候,大门上面的宽度比下面的宽度要宽出3公分,为什么要这样呢?主要有两个原因,首先第一个是在民间有着“上宽好储财”的说法,所以上面设计的宽一点,就会财源广进,也就代表着这户人家能够赚到钱且存住钱,这是出于美好寓意的需要。第二个原因是出于实用性的需求,古代人装门,是要装进门洞中,所以要是上面的尺寸比下面刚好多出3公分的话,装门的时候有一个活动的范围,门就可以更加轻松的安装上去。
房要留四
这里的房指的就是房间的门了,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卧室的门,在古代房门的安装也是很有讲究,要做到房门下面的宽度要比上面的宽度宽出来4公分。这样做的目的其实和“门要留三”是一样的,首先也是因为民间“下宽好开怀”,下面的尺寸比上面的尺寸宽,那么家庭就会其乐融融,夫妻美满,也是古人的一种美好的寓意。其次也是一样为了方便门的安装。
相比较我们现在建筑中们的构造,肯定就会有人觉得,如若门的上下宽度要是不一样,会不会显得不太美观,其实这里的上下不一样并不是说的门的上下宽度,而是门洞的宽度,我们建造房子,是会提前把门洞留好,之后再根据门洞的大小制作门,这样容易安装,至于提前留出来的这上面或者至于下面宽出来的几公分,在门装进去之后,师傅们会采用木头或者是泡沫胶等工具来进行填充,所以并不会影响门的美观性。
棺要七尺三
在古代,人们遵循的一般都是土葬的葬礼,所以就需要给去世的人准备棺材,棺材的意思就是希望家中的孩子将来能够当官发财,古时候的人们非常的兴奋轮回之说,当人们其实以后灵魂就会进入地府然而轮回投胎,而棺木又是放置肉身的一个地方,因此绝对不能马虎,所以关于棺材的尺寸也有着一个讲究,就是要长度在七尺三,这是因为古代常说的七尺男儿,是说七尺代表是最高的男人了,可以顶天立地,所以建造七尺三的棺材是所有人都可以用的,而七尺要多三寸是为了和人们所说的人有三魂七魄的说法相符合。
小编有话说:这些建筑的尺寸或者是生活用品的尺寸的讲究,体现在中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,就是因为中国人凡事都要图个吉利,就好比说“凳不离三、门不离五、床不离七、桌不离九”就是古代木匠做工的尺寸讲究,意思是凳子的尺寸要带一个“三”数,如二尺三、三尺三等。门的尺寸要有五,意思是“五福进门”;床不离七寓意着“不离弃,不离妻”;“九”和“酒”谐音,吃饭的桌子尺寸尾数必带九意思是吃饭不离酒。再比如我们很多老式的大院和园林就会发现像“吉庆有余”、“龙凤呈祥”、“五福捧寿”这些装饰图案,不仅是一种吉祥的象征,也表达了古代人对于美好生活的祝愿。
八字预测自古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,我们只有了解命运才能更好的把握命运的方向,八字预测为规划人生开启了一扇门。